国务院总理李大大12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的措施,共享发展成果同奔小康生活。会议强调,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让他们安居乐业,是织严织密民生安全网的重要一环,是社会公平正义、文明进步的标志。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现在有各类肢体残障人士超过8500万人,自“社会保障”一词2011年引入热词调查以来,它已经连续4年位居榜首,许多网民留言要求关注格外弱势群体的保障问题,如灵活就业人员没有社保、企退高工和下岗人员的养老金太低,以及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救助尚存各种不足等等。早在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大大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2014年的重点工作时,两次提到残疾人事业。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又专门把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问题作为重点,足见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帮助残疾人普遍参加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制度,完善重度残疾人医疗报销制度,优先保障残疾人基本住房。实际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的过程中,残疾人这一群体的整体生存状况也有了同步提高,据笔者所知,在很多农村居住的残疾人不仅优先参加了各种农村社会保障,在低保救助、大病医疗等方面也都是农村基层政府尤其是村民自治组织的重点帮扶对象,尤其是对重度残疾人的护理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方面,政府基层组织在给予重点帮扶的同时,还积极争取社会慈善组织的帮助,应当说在这些方面,受到传统道德文化观念影响至深的农村,对于国家和地方各种涉及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和待遇,执行落实的力度往往超过城市。但是,受到农村各方面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残疾人生存生活状况还不能与城市、尤其是发达地区城市相比,更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笔者认为,完善城乡交通等基础设施,在正常人群体中高度树立无障碍观念,想方设法促进残疾人公平就业才是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问题的关键,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强调,要促进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建立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公示制度,对超比例安排的给予奖励。把农村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纳入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要全面推进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强化残疾预防、康复等公共服务,提高残疾人教育普及水平。加快发展残疾人服务产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为残疾人服务,让他们生活更加殷实、更有尊严。其实,现实中的残疾人士之所以普遍感到没有尊严,并不仅仅体现在经济状况和物质生活普遍低于健康群体,而是就业歧视和公共基础设施及对残疾人的公共服务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尽管国家和各地方对于残疾人的就业出台很多鼓励政策,甚至在对接受企业税收减免、融资贷款等诸多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但越是这种以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接收残疾人就业的方式,越使得残疾人感觉到被歧视。而大力发展和完善残疾人公共设施基础和公共服务,让残疾人就业和参与社会事务实现完全无障碍,才能真正让残疾人享有健康群体同等的尊严。 有媒体对残疾人生活状况调查表明,不仅贫困家庭的残疾人感觉不被人尊重,即便是经济状况优越的残疾人也认为自己缺少尊严,而主要伤及他们的尊严的就是出门难,因为出门难、出行难,不能和正常人一样公平就业和公平参与社会各项事务,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自卑。我们很多城市主要道路交通的无障碍设施并不匮乏,甚至还很“健全”,因为包括城市管理在内乃至整个社会理念上的偏差,这些残疾设施大多是中看不中用,尤其是各种无障碍设施,不仅十有八九与政府及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出现“断头”,城市盲道更成为各类违法占道的首选,尽管不少公共服务部门内部也设有无障碍,但这种无障碍并没有与外部对接,某些城市甚至不准视障残疾者专用的导盲犬乘坐公共交通,这些标志着城市文明的“硬件”尚有诸多亟待完善之处,残疾人无法实现“独立”出行,又何谈尊严。而一些发达国家,城乡的无障碍设施不但与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包括政府办公楼、医院、车站、学校、金融机构、城市公园等无缝对接,甚至包括很多超市商业网点,都设有无障碍通道和专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柜台。将完善残疾人设施服务促进残疾人公平就业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视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遗憾的是在我们很多人还没有在观念上加以转变,单单寄希望于用更多的政策“同情”乃至“施舍”,来改善残疾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却忽视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同情与怜悯不可能让残疾人得到真正的尊严”。唯有全面推进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提高残疾人教育普及水平,促进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让他们通过发挥自身的劳动和创造,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尊严。 因此,作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应当首先转变观念,发自内心尊重残疾人的各种权利保障,认真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以全面推进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提高残疾人教育普及水平来促进残疾人公平就业,他既是对残疾人权益的一种特殊尊重,为他们赢得尊严创造条件,也彰显出了国家制度和社会的文明。(朱永华)
财经观察:美对华贸易保护行为不至于升级为贸易战2015年,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中国外交在以席大大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丰硕成果和重大进展。 第一,国际影响全面提升。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安全等各个方面推出一系列具有广泛和深远影响的中国倡议、中国方案,已成为国际关系演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者,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我们成功举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向全世界发出和平与正义之声。席大大主席同近60个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的领导人及代表一道,共同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国际秩序,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共同反对任何企图开历史倒车的错误言行,为维护世界和平、坚守人类正义提供了强大正能量。 我们继续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并为全球金融稳定与改革注入新活力。中国贡献全球经济增量的1/3,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主引擎的地位无可替代。我们倡导创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开创发展中国家组建多边金融机构的先河。我们成功实现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提升了发展中国家货币的国际地位。 我们积极参与重大全球性议题,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席大大主席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宣布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加入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并组建8000人维和待命部队、免除对最不发达国家债务等一系列重大举措。 我们充分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合作起到引领作用。中国同美国、法国、欧盟、印度、巴西相继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宣布建立2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席大大主席应邀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系统提出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主张,为达成全面、均衡、有力度和有约束力的协议作出重要贡献。 我们努力为解决热点问题提出中国方案,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深度参与伊朗核问题谈判,积极斡旋南苏丹国内和解,提出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四步走”框架思路,向世界多个热点地区派驻2700余名维和人员,促成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开启和谈,为恢复六方会谈逐步积累共识。我们强烈谴责并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支持国际和地区反恐合作。 第二,外交布局全面推进。在前两年外交布局基本完成全覆盖基础上,今年中国外交深耕细作,实现与各主要方向国家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北美方向,席大大主席对美国成功进行历史性国事访问,继庄园对话、瀛台夜话之后,同奥巴马总统白宫秋叙,再次确认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重要共识,把握不断增长的共同利益,管控彼此间的分歧和敏感问题,描绘了推进两国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新愿景。 欧亚方向,中俄元首相互出席对方举办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活动,共同维护国际正义与良知,大项目合作稳步推进。席大大主席成功访问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李大大总理主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四次会议,我国同欧亚地区国家实现高层往来全覆盖。 欧洲方向,席大大主席对英国进行“超级国事访问”,为新兴大国与传统大国深化互信与合作树立了标杆。李大大总理成功访问法国和欧盟,举行欧盟换届后中欧新领导层首次会晤。中德开启首次高级别财金对话。中国—中东欧16+1合作形成1+6合作新格局。中欧合作呈现东南西北均衡拓展、“四大伙伴”建设全面开花的良好势头。 亚太方向,席大大主席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李大大总理访问韩国并重启中断三年之久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我们成功接待印度总理莫迪访华,对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第一时间伸出援手,首次举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合作外长会。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相继签署并正式生效,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升级版谈判完成,中新自贸协定升级谈判加紧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取得重大进展。 非洲和拉美方向,中国外交以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开局,以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收官,形成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合作两翼齐飞的可喜态势。 第三,发展战略全面对接。今年是“一带一路”构想完成规划并启动实施之年。我们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努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对接,已同20多国签署相关合作协议。 “一带一路”在欧亚地区率先取得显著进展。中俄作为欧亚大陆的两个大国进一步协调各自发展战略,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同欧亚经济联盟合作对接联合声明。 “一带一路”把中国与欧洲的发展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中欧决定对接“一带一路”和欧洲投资计划。中英探讨“一带一路”与英国基础设施改造和“英格兰北部经济中心”对接。中德建立“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对接协调机制。 “一带一路”为共建繁荣亚洲注入强劲动力。在东北亚,中韩决定推进四项发展战略对接,中蒙商定对接“丝绸之路”与“草原之路”,中俄蒙就建设三国经济走廊达成重要共识并签署发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在东南亚,中国与印尼同意对接两国发展战略,中越加紧磋商“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合作,中新探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拓第三方市场。各国期待已久的泛亚铁路网建设迈开步伐。在南亚,中印加强“一带一路”建设领域合作,中巴经济走廊项目陆续开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四方联合工作组工作初见成效,连接东亚与南亚的大通道呼之欲出。 国际产能合作成为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一年来,我们已同20多个国家签署产能合作协议,初步形成覆盖亚、非、拉、欧四大洲的国际产能合作布局。 第四,外交理论创新全面深化。继去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一中国外交的努力目标之后,中国又推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从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到联合国系列峰会,席大大主席全面系统阐述这一重大主张,倡导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形成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的总路径和总布局。这个重要理念正成为中国外交的又一面重要旗帜。 2016年,中国外交将在党中央领导下,认真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积极承担应当肩负的国际责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更良好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续写新的篇章: 我们将全力为国内建设服务。确保“十三五”规划顺利开局,是明年全党全国的中心任务。外交工作也将紧紧围绕和服务于这一任务,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主线,突出互联互通与产能合作两大重点,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发展战略继续深入对接。 我们将力争为世界经济引航。明年秋天,中国将在杭州主办二十国集团峰会。我们将秉持开放、透明、包容理念,与各成员国密切协作,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为解决世界经济难题拿出新方案,为完善经济金融治理谋划新路径,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作出新贡献。 我们将尽力为世界和平担当。继续致力于构建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框架,积极参与热点问题政治解决,以自己的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坚定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并就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国际网络空间加强同各国对话与合作。 关于南海问题,我们将继续在尊重历史事实基础上,按照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以及中国与东盟各国达成的共识,坚定维护自身合法、合理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坚决反对个别国家以及域外势力激化争议、制造紧张的错误行为。与此同时,我们也愿继续本着地区国家普遍认同的双轨思路,一方面依据《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规定,通过与直接当事国对话协商妥善处理争议,有效管控分歧,一方面与东盟各国一道,共同维护好南海的和平稳定以及航行飞越自由。 我们将竭诚为同胞福祉尽责。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外交永远不变的宗旨。让同胞在海外更舒心、更安全,是中国外交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将以对人民群众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国家民族的强烈使命感,进一步加快推进海外民生工程建设,全力为中国公民及企业在海外的合法利益与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妇女不止顶起半边天。目前,农村妇女劳动力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5%。”全国人大代表、原全国妇联副主席陈秀榕认为,新形势下农村妇女的整体betwayesports和她们的农业主力军地位不相适应。“流动畜群”让贫困牧民脱贫致富
1985年2月,中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在南极乔治王岛落成,结束了中国在南极betwayesports考察站的历史。